要根据三年行动目标要求,形成建设和改造等工作任务清单,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序推进,三年行动取得实效。
严格限制在长江、汉江沿岸一公里范围内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前已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待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
长江、汉江沿岸一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化工项目、造纸项目。通过组织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强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办法》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行政责任人,其他有关负责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别承担责任。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长江、汉江沿岸化工企业进行关闭、改造、搬迁或者转产。《办法》充分体现武汉市滨江滨湖的水域特色,围绕做好江城水文章,突出严字当头,要求加强水环境保护约束,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此外,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最多的是聊城市,为16天。随着第二批回头看反馈工作结束,标志着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部完成。
通过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有效压实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效果。其中,立案处罚4万多家,罚款24.6亿元。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做好各地督察整改工作的分析、调度和抽查,并对重点整改任务实施定期盯办。吉林省针对东辽河污染治理不力问题,对时任辽源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等作出免职处理,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效果,对全省乃至全国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都具有警示作用。
立案侦查230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根据各督察组督察实际情况,客观评价10省份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效果,其中湖北、吉林、贵州等省取得显著成效,湖南、安徽、四川、辽宁等省取得重要成效,陕西、山东、山西等省取得积极成效。
反馈会均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督察组组长宣读反馈意见,省委书记作表态讲话。二是敷衍整改较为多见,整改要求和工作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甚至敷衍应对。针对督察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将咬住不放、一盯到底,直到彻底解决。总的看来,各地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将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强化部署推动,切实解决问题,注重长效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明显的整改效果。
将回头看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逐一明列地方在督察整改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一刀切等情况,并同步移交56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9年5月5日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辽宁、吉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10省反馈回头看督察意见。推动解决3万多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余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约17.9万件,绝大多数已办结,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
一是思想认识仍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足,对督察整改工作要求不高、抓得不紧,部分整改任务进展滞后。在回头看进驻期间公开29个典型案例基础上,反馈期间又公开22个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更好地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发挥震慑效果。
至5月15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工作全部完成。四是假装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在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有的假整改、真销号,有的甚至顶风而上,性质恶劣。
目前,第一轮督察移交问题已完成问责,两批回头看问责工作正在开展。立案侦查23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27人。但也发现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三是表面整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放松整改要求,避重就轻,做表面文章,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回头看开展以来,10省份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立案处罚4016家,罚款3.2亿元。
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责任追究问题509个。既咬住督察整改不力问题不放,不解决问题决不松手。
第二批回头看督察意见体现四个方面突出特点根据工作要求,指挥部每季度召集流域2市3县(区)相关负责同志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问题。
定期调度、分析、通报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情况。从省级层面加强对流域防治工作的资金、项目、科技支持,协调专家对流域开展驻点跟踪指导。
指挥部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遂宁市、资阳市,遂宁市安居区、安岳县、乐至县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会议,可邀请其他部门参加会议,研究相关工作。为打赢碧水保卫战,进一步强化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确保光辉出川断面实现2019年基本达标,2020年稳定达标,5月13日,四川省成立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研判、协调落实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跨区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广先进经验。
每月调度琼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水质情况,收集汇总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向流域各地及省级河长进行通报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部机关各司局、在京有关部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部机关分会场参会。
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融合融入、重建重构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海洋、深入思考海洋、深度经略海洋,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李干杰指出,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工作格局、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工作区域上已发生重大转变,做好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的策略方法,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衔接贯通抓体系、抓治理、抓改革、抓监管、抓协作等各方面工作,加快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建设美丽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第五,抓住协作这个关键途径,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快构建新管理体制下的四梁八柱,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加快完善涉海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做好陆海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的衔接,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推进湾长制、海上排污许可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第三,抓牢监管这个关键职责,强化从严从紧的政策导向。会议采取视频方式召开。李干杰强调,要用新体制凝聚新优势,用新思路谋划新突破,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海洋。他强调,要用新体制凝聚新优势,用新思路谋划新突破,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海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全面把握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沿海地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清醒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深刻认识海洋领域国际治理的有利时机和复杂局面,客观认识生态环境系统体制优势和能力不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五个坚定不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新体制新形势下积厚成势、行稳致远。在辽宁省大连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设立主会场,在生态环境部机关,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华南督察局、东北督察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设立分会场。
要一盘棋统筹谋划,加快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融入,在相关工作中增加海洋内容、增添海洋味道。生态环境副部长庄国泰在部机关分会场出席会议。
5月9日至10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第四,抓紧能力这个关键支撑,借助改革编实配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队伍。